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刘祖云谈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形塑

来源: 时间:2017-12-06 点击数:

“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的地图只是一个拼图,而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的地图才是蓝图。”12月3日晚,人文楼M605举办中山大学刘祖云教授所作的主题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空间形塑的社会学探讨”的研究生学术年会。工业化带来城市化,城市和乡村都在城市化的浪潮中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刘祖云通过城市空间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城市空间不平等的生成逻辑、旧城更新和新城建设中城市空间形塑的社会学愿景这三个问题的探讨铺展了城市发展的蓝图。

刘祖云引用学者大卫·哈维的观点表示,社会区隔和空间剥夺是其城市空间不平等的主要表现。所谓空间社会区隔,就是社会分化或社会分层的空间表现。具体形式就是居住隔离,即具有相似特征的人群一起居住,而不具有相似特征的人群隔离居住。“典型的要数香港了,香港不仅有英式居住隔离和法式居住隔离,而且有极具香港特色的港式居住隔离。香港最富住户深居在能环顾香港全景的港岛半山,次富住户在风景如画的西贡海边,第三富裕住户主要居住在港岛山下坐山或临海。”刘祖云边讲解着边在投影上显示“2016年香港居民收入中位数地理信息分布”图表。刘祖云认为,居住隔离可能加剧社会分化和心理隔阂,讲起曾受邀参加广州保障部门关于城市建设“保障房”的会议时,他表示:“不能盲目建保障房,会给城市不同社区贴上‘富人苑’和‘贫民窟’的标签,会加剧富人与穷人的心理隔阂,甚至催生歧穷心理和仇富心理,进而在社会心理层面撕裂社会。”

空间剥夺城市空间不平等的又一主要表现,分为私人空间剥夺和公共空间剥夺。刘祖云在美国访学时发现,人们的居住方式与其阶层状况密切相关: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方式一般是“开门见门”,即由于居住在楼中套房,打开我家的门,就看到对家的门;中等收入阶层的居住方式一般是“开门见屋”,即由于居住在城中别墅,走出我家屋,就看到对家屋;高收入阶层的居住方式一般是“开门见景”,即由于居住在山中或海边别墅。而同期去香港访问还发现了“你笼我笼”,仅有一个床位的“笼房”。介于此,刘祖云总结了简明的“空间函数”社会空间是自变量(X),自然空间(Y)是因变量,两者呈正相关。

权力和资本是城市空间不平等的生成逻辑,高效利用空间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香港高效利用城市空间最突出的两个优势是自由经济和法治社会。刘祖云认为大陆可以借鉴香港的两种较成功的做法,一是原生空间的高效利用,主要体现在对山水的高效利用,比如香港科技大学等设施均表明其对山水的充分而高效利用。二是再生空间的高效利用,再生空间的同质叠加,如再生空间的居住叠加、消费叠加、交通叠加等。

最后刘祖云谈到城市空间形塑,可从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视角进行规划和设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城市社会区隔和贫富分化是社会进程中的两道伤痕,要愈合和发展就要充分认识城市的生活属性和社会属性,努力拓展城市公共空间;充分认识住房的生活属性和社会属性,努力调控居住空间并规避居住隔离。

社会学1601的陈彦冰同学在会后表示:“听了老师对于规避社会区隔与彰显空间共享问题的探讨拓展了我的社会学视角,培养了我的学科素养,也让我了解到中国内地更新旧城和建设新城的城市建设目标。”

Copyright © 2011-2020  bet365(亚洲版)官网 - 登录入口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一号beat365官方网站人文社科楼

邮编:430070

邮箱:wfxy@mail.hzau.edu.cn

  • 文法研究生

  • 青春文法

  • 武汉市阳光